地球一小时(英语:Earth Hour)是一个全球性节能活动,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:30,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。希望借此活动推动电源管理,减少能源消耗,唤起人们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变暖的意识。
该活动最初由环保团体世界自然基金会澳洲及悉尼晨锋报合作发起,并于澳洲悉尼当地时间2007年3月31日,晚上8:30至9:30期间举行了第一次活动。地球一小时2007有近220万人参与,相信节省了当天悉尼市市电电源的2.2%至10.2%。2008年,该活动被推广到世界各地,全球40多个城市,近380个城镇接力执行该活动。
2013年的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于3月23日举行,全世界超过150多个国家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熄灯一小时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。今年是“地球一小时”落户中国的第六年。今年的3月29日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以“蓝天自造”为主题,号召更多人关注空气污染,推动解决方案,应对雾霾,找回蓝天。如今,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。环保固然是一个社会话题,更是一个科学话题,需要科学理性的操作方式。将“地球一小时”的节能精神推广到日常生活当中,减少能源浪费,减缓城市电力需求增长速度,这才是真正的环保之道。
“地球一小时”的实际作用可能并不如一些人期望的那样巨大,但这种活动的实际目的更多的是造成“新闻效应”,唤起公众对于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关注。虽然这一个小时期间耗电量的确会有所降低,但是靠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本身来实现大规模节能减排是不可行的。“地球一小时”能减少的用电量主要是来自照明用电。据统计,照明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13%。为了响应号召,三亚29日晚全市景观照明关闭1小时,三亚这一碧海蓝天的城市如此积极,不知真正被雾霾困扰的北方地区如何参与“地球一小时”。
节能环保是近年来上至庙堂、下至村夫都关注的话题,2014年更是位列百度指数网民关注2014两会十大热点之首。新能源与节能降耗是全世界所追求的目标,是必然的朝阳产业。LED照明位列6大朝阳产业之列,如何实现借势发力、推广普及,是关键之一。国家发改委/联合国开发计划署/全球环境基金“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、加快推广节能灯”项目的“告别白炽灯泡·点亮绿色生活”——系列宣传活动就是国家发改委响应实际民生需求推出的活动之一,活动的目的就是把绿色低碳的理念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。
“地球一小时”不应只是普通市民的环保之举,更应该是照明行业引领绿色消费、共建美好未来的实际承诺。让我们共同行动,留给孩子们一个绿色的地球,一个美好的明天!
上一条:LED蓝光不会使健康人群受伤
下一条:国内LED需紧跟国际化的标准